明確高考文言文試題的特點
縱觀近十幾年的文言文試題,除了在選材方面注重史傳類,文質兼美,命題點多,適
合高中生閱讀外,還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從考試內容看,文言文測試是“言”“文”并重。這里的“言”,即文言知識,
如實詞虛詞理解、古今詞辨析等;“文”主要指對文意的理解。近三年(1999年)以來的文言文試題,題量
一般是6道,6道題的測試內容分工明確,基本上是前三題注重測試“言”,后三題注重測試“文”,分數(shù)
“平分秋色”,各占9分。文言文測試“言文”并重的特點,改變了過去重“言”不重文,實質上僅僅是
古漢語測試的不良傾向,對中學文言文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受到了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好評。故
這一命題特點一直在文言文命題中保留著。2002年雖然有調整,但閱讀部分的命題不會出現(xiàn)大的變化。
2.從測試能力看,文言文測試著重考查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對文意的理解、分析
、概括能力??赡芸紤]到考生答卷的總書寫量和閱卷等多種因素,在題型方面,文言文測試一直采用選擇
題,命題的指導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而這必須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這是閱讀的“
階梯”。因此,從測試能力看,對“言”的重視,實質上是考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即利用有關文言知識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文”的重視,主要是考文意的理解能力,只有個別題目(一般是最后一道題)考
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層級分別是B級或C級。這就使考生在掌握較扎實的文言文知識的前提下,感到文言
文試題相對簡單,心中有“底”。因而,文言文整體得分情況相對穩(wěn)定,區(qū)分度較好。文言文測試能力的
相對穩(wěn)定,對中學文言文教學改革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從答案的編制看,文言文測試是題目出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這里“課
外”的含義一般指“選材”是學生沒學過的,題目是沒做過的;“課內”的含義可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
指測試的知識是學生“課內”學過的,二是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加以推斷。近幾年的文言文選材多出
自封建社會官修的所謂“正史”,如2001年選自《史記·田單列傳》,2000年選自《三國志·胡質傳》“
裴松之注”,1999年蘇瓊選自《北齊書·蘇瓊傳》,1998年李若水選自《宋史·忠義一·李若水》等,以
上史書都列在“二十四史”中。選文內容或忠孝,或法制,或處事高明,或英勇有智謀,或清正廉潔……
這些都是教材沒有出現(xiàn)過的,其包含著的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等積極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適合
中學生閱讀。高考把學生沒學過的內容和課內學過的內容結合起來,非常巧妙地測試出學生課內文言文學
習的水平。例如2001年《田單列傳》11題中的實詞“拔、附、乘、龍”和12題中的古今詞,“反間、南面
、鼓噪、擾亂”等都是課內學過或涉及的,只不過換了一下語境而已。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推斷的題
目,如1991年第18題“頑魯者亦當矜憐”中“頑魯”的意思,如果注意到上文的“賢俊者自可賞愛”,二
者是對舉比較,則不難據(jù)“賢俊”一詞推斷出“頑魯”的意思是“愚昧而蠢笨”。
4.文言句子翻譯由辨析改為筆譯,即由選擇題改為語言操作題。如前所述,這是
2002年將增加的新要求,說其“新”,只是與近十幾年的高考相對而言,在1990年以前的高考中,文言文
筆譯的題目并不少見。增加文言文筆譯的好處,一方面體現(xiàn)命題“穩(wěn)中有變”的原則,另一方面,從測試
的目的看,既考了理解文意,又考了語言表達,可以說一舉多得,導向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