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fā)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yǎng)我時,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賞析這首詩采用獨白的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個“君”字,都是新娘對新郎傾吐的肺腑之言,讀來深切感人。這首詩大致可分為三段,也可以說是三層,但是這三層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層比一層深,一層比一層高,而且每一層當中又都有曲折。這是因為詩中人物的心情本來就是很復雜的。
第一段,從“兔絲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寫新娘子訴說自己的不幸命運。她是剛過門的新嫁娘,過去和丈夫沒見過面,沒講過話。所以語氣顯得有些羞澀,有些吞吞吐吐。這表現(xiàn)在開頭兩句:“菟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新嫁娘這番話不是單刀直入,而是用比喻來引起的。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這時的心理狀態(tài)?!拜私z”是一種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別的植物身上?!芭睢焙汀奥椤币捕际切≈参铮?,寄生在蓬麻上的菟絲,它的蔓兒也就不能延長。在封建社會里,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現(xiàn)在她嫁的是一個“征夫”,很難指望白頭偕老,用“菟絲附蓬麻”的比喻非常貼切。“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這是一種加重的說法,這位新娘子之所以會傷心到這步田地,“結發(fā)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了這個問題的原因?!敖Y發(fā)”二字,讀者不要輕易讀過,它說明這個新娘子對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為這關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運。然而,這洞房花燭之夜,卻就是生離死別之時,頭一天晚上剛結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連床席都沒有睡暖,這根本不像是結發(fā)夫妻過的生活?!盁o乃太匆忙”的“無乃”,是反問對方的口氣,意即“豈不是”。如果是為了別的什么事,匆忙相別,也還罷了,因為將來還可以團圓,偏偏丈夫又是到河陽去作戰(zhàn),將來的事且不說,眼面前,媳婦的身份都沒有明確,妻子也就無法去拜見公婆、侍候公婆。古代婚禮,新嫁娘過門三天以后,要先告家廟、上祖墳,然后拜見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熬须m不遠,守邊赴河陽”兩句,點明了造成新婚別的根由是戰(zhàn)爭;同時說明了當時進行的戰(zhàn)爭是一次“守邊”戰(zhàn)爭。從詩的結構上看,這兩句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張本。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廣大地區(qū)淪陷,邊防不得不往內(nèi)地一再遷移,而現(xiàn)在,邊境是在洛陽附近的河陽,守邊居然守到唐王朝自己家門口來了,這令作者感到十分可嘆。所以,這兩句也是對統(tǒng)治階級昏庸誤國的譏諷,詩人在這里用的是一種“婉而多諷”的寫法。
第二段,從“父母養(yǎng)我時”到“形勢反蒼黃”。新娘子把話題由自身進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她關心丈夫的死活,并且表示了對丈夫的忠貞,要和他一同去作戰(zhàn)。“父母養(yǎng)我時,日夜令我藏”,當年父母對她非常疼愛,把她當作寶貝似的。然而女大當嫁,父母也不能藏她一輩子,還是不能不把她嫁人,而且嫁誰就得跟誰?!半u狗亦得將”,“將”字當“跟隨”講,就是俗話說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墒切禄橹畷r,“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闭煞蛞侥蔷潘酪簧膽?zhàn)場去,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她就不能再依靠誰了。想到這些,這讓她沉痛得柔腸寸斷。緊接著,新娘子表示:“我本來決心要隨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牽腸掛肚。但又怕這樣一來,不但沒有好處,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復雜。軍隊里是不允許有年輕婦女的,你帶著妻子去從軍,也有許多不方便,我又是一個剛出門的閨女,沒見過世面,更不用說是打仗了。真是叫人左右為難?!边@段話,刻畫了新娘子那種心痛如割、心亂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更多信息請查看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