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扁平苔蘚是一種伴有慢性淺表性炎癥的皮膚-黏膜角化異常性疾病。皮膚-黏膜可單獨或同時發(fā)病。中年女性好發(fā),呈慢性過程。其常見病因包括:①心理因素;②內(nèi)分泌因素;③免疫因素;④感染因素;⑤微循環(huán)障礙因素;⑥遺傳因素;⑦其他。
2.口腔白斑病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片或斑塊,不能以臨床和組織病理學的方法診斷為其他任何疾病。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轉(zhuǎn)化為癌。白斑的發(fā)病與局部因素的長期刺激以及某些全身因素有關。①吸煙等理化刺激;②白色念珠菌感染;③全身因素。
3.口腔白色角化病有明顯的理化刺激因素,如長期的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所引起。臨床表現(xiàn)為灰白色或白色的邊界不清的斑塊或斑片:不高于或微高于黏膜表面,平滑、柔軟,無癥狀。去除刺激因素2~4周后,病損變薄或消退。組織病理為上皮過度角化,上皮層有輕度增厚或不增厚,固有層無炎細胞或輕度炎細胞浸潤。
4.盤狀紅斑狼瘡是一種慢性皮膚-黏膜結(jié)締組織疾病,病損特點為持久性紅斑,中央凹陷呈盤狀。盤狀紅斑狼瘡病因尚未明確,多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fā)病可能與遺傳、感染及多種刺激因素有關,如日光照射,寒冷刺激等:5.苔蘚樣反應某些患者服用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氨苯唑、卡托普利(開博通)、奎尼丁等藥物后,口腔出現(xiàn)呈放射狀白色條紋或白色斑塊類似扁平苔蘚樣病損。治療牙體楔形缺損等使用銀汞合金充填物可引起相對頰、舌黏膜發(fā)生類似苔蘚樣反應。當引起反應的藥物停止使用,或去除引起病變處的重金屬后,苔蘚樣病變就明顯減輕或消失,臨床上為確診應作斑貼試驗,停止藥物使用或更換充填物進行試驗性治療。
6.迷脂癥屬皮脂腺異位、錯生。唇、頰黏膜多見。黏膜上有散在或成簇為團塊狀的粟粒大小的淡黃色或黃白色斑疹或丘疹,表面光滑,觸之柔軟,患者一般無自覺癥狀。
7.白色水腫臨床表現(xiàn)為透明的灰白色光滑的“面紗樣”斑片,可以部分刮去,但在晚期則表面粗糙有皺紋。多見于前磨牙及磨牙的咬合線部位。病理組織變化為上皮增厚,上皮細胞內(nèi)水腫,胞核固縮或消失,出現(xiàn)空泡性變。
8.白色海綿狀斑痣為一種原因不明的遺傳性或家族性疾患。
9.黏膜下纖維化以頰、咽、軟腭多見,初期為小水皰與潰瘍,隨后為淡白色斑紋,似云霧狀,并可觸及黏膜下纖維性條索,后期可出現(xiàn)舌運動及張口受限,吞咽困難等自覺癥狀。
10.梅毒黏膜斑二期梅毒患者頰黏膜可出現(xiàn)梅毒斑。初期為圓形或橢圓形紅斑,表面糜爛,假膜形成不易揭去,呈乳白色,稍高出黏膜表面,中間凹陷,表面柔軟,基部較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