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盛唐詩人杜甫的《后出塞五首·其二》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shù)聲動,壯士慘不驕。
借問大將誰,恐是霍驃姚。
賞析
杜甫的《后出塞》共計五首,此為組詩的第二首。本詩以一個剛剛?cè)胛榈男卤目谖牵瑪⑹隽顺稣麝P(guān)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笔拙浣淮胛榈臅r間、地點,次句點明出征的去向。東門營,當指設(shè)在洛陽城東門附近的軍營。河陽橋,橫跨黃河的浮橋,在河南孟縣,是當時由洛陽去河北的交通要道。早晨到軍營報到,傍晚就隨隊向邊關(guān)開拔了。一“朝”一“暮”,顯示出軍旅生活中特有的緊張多變的氣氛。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顯然已經(jīng)寫到了邊地傍晚行軍的情景?!奥淙铡笔墙拥诙涞摹澳骸弊侄鴣?,顯出時間上的緊湊;然而這兩句明明寫的是邊地之景,《詩經(jīng)。小雅。車攻》就有“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句。從河陽橋到此,當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詩人故意作這樣的承接,越發(fā)顯出部隊行進的迅疾。落日西照,將旗獵獵,戰(zhàn)馬長鳴,朔風蕭蕭。夕陽與戰(zhàn)旗相輝映,風聲與馬嘶相交織,這不是一幅有聲有色的暮野行軍圖嗎?表現(xiàn)出一種凜然莊嚴的行軍場面。其中“馬鳴風蕭蕭”一句的“風”字尤妙,一字之加,“覺全局都動,颯然有關(guān)塞之氣”。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該是宿營的時候了,“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兩句便描寫了沙地宿營的圖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成千上萬個帳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領(lǐng),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屬下的士卒。這里,不僅展示出千軍萬馬的壯闊氣勢,而且顯見這支部隊的整備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軍營又呈現(xiàn)出另一派景象和氣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shù)聲動,壯士慘不驕”,描畫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營圖:一輪明月高懸中天,因軍令森嚴,萬幕無聲,荒漠的邊地顯得那么沉寂。忽而,數(shù)聲悲咽的笳聲(靜營之號)劃破夜空,使出征的戰(zhàn)士肅然而生凄慘之感。
至此,這位新兵不禁慨然興問:“借問大將誰?”──統(tǒng)帥這支軍隊的大將是誰呢?但因為時當靜營之后,他也懾于軍令的森嚴,不敢向旁人發(fā)問,只是自己心里揣測道:“恐是霍嫖姚”──大概是象西漢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樣治軍有方、韜略過人的將領(lǐng)吧!
從藝術(shù)手法上看,作者以時間的推移為順序,在起二句作了必要的交待之后,依次畫出了日暮、傍黑、月夜三幅軍旅生活的圖景。三幅畫都用速寫的畫法,粗筆勾勒出威嚴雄壯的軍容氣勢。而且,三幅畫面都以邊地曠野為背景,通過選取各具典型特征的景物,分別描摹了出征大軍的三個場面:暮野行軍圖體現(xiàn)軍勢的凜然和莊嚴;沙地宿營圖體現(xiàn)軍容的壯闊和整肅;月夜靜營圖體現(xiàn)軍紀的森嚴和氣氛的悲壯。最后用新兵不可自抑的嘆問和想象收尾。全詩層次井然,步步相生;寫景敘意,有聲有色。故宋人劉辰翁贊云:“其時、其境、其情,真橫槊間意,復欲一語似此,千古不可得”(《杜詩鏡銓》卷三引)
更多信息請查看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