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考生要對教育學有一個較為清醒的全面認識。
報考之前,考生就應該及早了解它的內(nèi)容范圍、指定教材、歷年試題等情況。確定了要報考的學校后,要及時把握學校的新動態(tài),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課水平,確定專業(yè)課的復習進度和投入的精力,根據(jù)這些制定一個詳細的復習計劃。
考生一定要對考研的大形勢,希望報考的學校、專業(yè),自身的實力等作詳細、客觀的分析,達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第三,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如果準備的時間比較早,可以在就近院校旁聽教育學基礎和教育史的課程。事實上,關于教育學原理和教育史的內(nèi)容沒有院校間的差別,旁聽的目的是增進自己對教育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和了解。備考時,不要放松對教育學基本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通常情況是,由于備考的目的性太強,很多考生忽視了對教育學基本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死記硬背了很多知識點,考研成績不錯。但隨著考研壓力的緩解,識記的知識點慢慢淡忘,所以考生多存在基礎知識薄弱的特點,進校仍要補修教育學、心理學。
第四,復習的時候不要死記硬背,一定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加工。
由于背誦的效率比較高,很多考生選擇這種學習方法。但死記硬背的弱點是削弱了思維的敏捷性和對教育學學科體系的敏感性。大多數(shù)導師在復試的時候看一個學生是否是可造之才,都會看考生有沒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對某一問題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因此,復習備考需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
第五,選擇一份好的輔導資料。
選資料要選針對性的資料,一份好的資料必須有考點分析、歷年真題列舉,知識框架、考點梳理、歷年真題及答案、模擬卷等。
第六,信息的獲取。
可以與他人分享專業(yè)課資料,自己也可以注意搜集整理。還要養(yǎng)成閱讀教育報的好習慣,比如《中國教育報》,能讓你在第一時間把握重要的教育政策和動向。
第七,考研的態(tài)度是貴在堅持。
一般來說,到了12月底,考生往往會陷入極度焦慮的狀態(tài),很容易自我放棄,這時一定要隨時調(diào)整心態(tài),從容應對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