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
目標是要做到什么;計劃就是怎樣在限定的時間內一步步達到目標;行動則是具體每一步做什么,是計劃的組成部分。分清這三者的層次,我們可以把目標轉化為可執(zhí)行的計劃,然后每次只關注下一步行動,不斷完善計劃并推動自己到達目標。為了更好幫助大家理解,我舉例說明:
目標:
2017年考上研究生
計劃:
2月1日—6月30日:第一輪復習,夯實基礎。
2月:第一輪復習開始
數(shù)學:完成《考研數(shù)學歷年真題權威詳解》
共XX套卷子,每天X套,XX天完成
第一周:完成XX套
第二周:完成XX套
……
英語:歷年真題;背單詞
完成《考研英語真題超精讀(基礎篇)》共XX套,每天X篇,XX天完成。
第一周:完成XX套
第二周:完成XX套
……
完成《考研英語真題詞匯分頻速記寶典》,每天背XX個新單詞。
……
具體行動:
4月1日完成情況:
早上:完成《考研數(shù)學歷年真題權威詳解》X套
下午:完成《考研英語真題超精讀(基礎篇)》X套
晚上:背單詞XX個
……
二、計劃
有了目標之后,我們就可以應該著手將目標分解,繼續(xù)細化。這期間你必須先按照計劃自己去做一遍,思考一下自己在每一科要達到目標需要做到什么,逐級分解,細化到如:每本要看的書每一遍閱讀練習要做到什么程度,每一套數(shù)學卷子的每道大題掌握到什么程度等等。但是在制訂計劃時有三點要注意:
第一,不要太細化,小單位到周即可,前文的“每天XX頁”不過是每天行動的參考,而非硬性任務。過于細化的計劃混淆了計劃和行動的區(qū)別,每天都拿出一張詳盡無比的計劃清單來決定今天的行動是糟糕無比的做法。制訂計劃的目的,在于幫助我們專注于眼前的行動,不必考慮過后的事情,同時又可以保證當前的行動的確可以幫助我們完成自己的目標,因此,過于細化的計劃是完全錯誤的。個人經(jīng)驗,以周為單位為合適。
第二,不要太超前,一周結束才制訂下周的計劃,一月結束才制訂下月的計劃,一個階段結束才制訂下個階段的計劃是正確的思路。在沒有開始行動之前,我們絕對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計劃是否切合實際,我們對進度的估計可以會過于樂觀或者過于悲觀,例如我的計劃曾經(jīng)包括一個星期看完張鑫老師的《考研政治思維脈絡與考點精析》,開始之后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你的計劃過于超前,那么一旦前面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與預期不一致,你就必然需要調整后續(xù)計劃,等到你完成每一步計劃之后再細化下一步計劃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第三,我們所制定的計劃應當是靈活的,隨著你行動的推進不斷發(fā)展,趨向完善,計劃也會有變動。可能在一開始,我們只有非常粗糙的階段計劃,只有第一個月、第一個星期的計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細化目標被制訂成計劃、被你所完成,你距離后的目標也就越來越近。每天XX頁、每天XX個單詞,這種數(shù)據(jù),實際上是計劃和每日行動之間的橋梁,計算方法是:書的總頁數(shù)/預計完成天數(shù)。這個方法似乎不合理,因為同樣是一頁書,有些地方可能要看半個小時,有些地方可能只要五分鐘。但是從平均來看,你每天必須完成這么多,這個數(shù)字是保證計劃完成的一個參考值,具體的調整應該交給每一天去做,而不是現(xiàn)在。
三、行動
有了這樣的計劃之后,我們就需要將計劃轉化為每天的行動。我們首先將每天劃分為三個部分:早上、下午、晚上,然后好每一部分對應一個科目,根據(jù)“每天XX頁”的提示安排今天的行動,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調整。每天實際完成的情況可以浮動,只要保證平均達到這樣的水準即可。重要的是,每天晚上都要對當天的行動情況加以回顧,同時按照計劃制訂明天的行動,這樣周而復始,直到一周結束,在計劃上記錄下當前的執(zhí)行情況,然后根據(jù)自己本周的完成情況制訂下周的計劃。那么現(xiàn)在,我們有了每天的行動列表,只要高效專注地完成下一步行動,其他的事情不用再去多加考慮了。
考研其實就像一個濃縮的人生,制定不同的計劃與目標,并完成,這不僅是考研期間我們所必須做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也都應該貫徹這個習慣。這樣堅持,一點一滴地進步并完成目標,生活一定會變得厚重而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