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模板設計的原則:實用性、安全性、經濟性。
(1)跨度≥4m的梁板,起拱高度應為跨度的1/1000~3/1000.
(2)底模及支架拆除時混凝土強度等級:
板 跨度≦2, 強度≥50%; 跨度2-8, 強度≥75%;跨度≥8, 強度≥100%;
梁 跨度≦8, 強度≥75%;跨度≥8, 強度≥100%;
懸臂 強度≥100%;
(3)磚過梁底部的模板,應在灰縫砂漿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的50%時,方可拆除。
(4)不承重側模板,混凝土強度保證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損壞,即可拆除(1Mpa);
(5)拆模順序: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6)后張預應力,側模應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須在預應力張拉完畢后方能進行拆除。
(7)拆模之前須要辦理拆模申請手續(xù),在同條件養(yǎng)護試塊強度記錄達到規(guī)定要求時,技術負責人方可批準拆模。
12. 鋼筋工程:
(1)鋼筋配料根據(jù)構件配筋圖。
(2)鋼筋代換原則:等強度代換、等面積代換。
(3)鋼筋連接:焊接、機械連接(動力荷載)、綁扎連接。
(4)機械連接(套筒擠壓、錐螺紋套筒、直螺紋套筒),鋼筋最小直徑宜為16mm。HRB335,HRB400,RRB400.
(5)受拉鋼筋直徑大于28mm,受壓鋼筋直徑大于32mm,不宜采用綁扎連接。
(6)鋼筋結構位置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
(7)鋼筋調直:機械調直、冷拉調直。
(8)冷拉調直: HPB235,不宜大于 4%; 其他:1%
(9)板、次梁、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梁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13. 混凝土工程
(1)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低于100mm,外加劑有:泵送劑、減水劑和引水劑。
(2)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過2m。
(3)在澆筑豎向混凝土前,應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當澆筑高度超過3m時,應采用串筒、溜槽、溜管或振動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4)梁和板宜同時澆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單向板宜沿著長邊方向澆筑;拱和高度大于1m時的梁等結構,可單獨澆筑混凝土。
(5)施工縫:
(1)單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
(2)有主次梁的樓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中的1/3范圍內;
(3)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范圍內。
(4)施工縫處澆筑混凝土,已澆筑的混凝土其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2Mpa。
(5)填充后澆帶,可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原結構強度等級提高一級,并保持至少15d的濕潤養(yǎng)護。
(6)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 不少于7d;
火山灰、粉煤灰、緩凝型外加劑、礦物摻合料、抗?jié)B要求,不少于14d
(7)已澆筑的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按照模板及支架等。
14. 砌體結構
(1) 影響磚砌體抗壓強度的主要因素:磚的強度等級、砂漿的強度等級及其厚度、砌筑質量(飽滿度、磚的含水率、技術水平);
(2) 承重體系:
橫墻承重:適用于橫墻較多建筑;
縱墻承重:要求有較大空間,或者隔斷墻位置可能變化
縱橫墻承重:多層房屋;
內框架承重:有較大使用空間。
(3) 房屋結構靜力計算方案:剛性、剛彈性、彈性(房屋的橫墻間距)
(4) 高厚比:β=H0/h
影響因素:砂漿強度、構件類型、砌體種類、是否自承重、支承約束情況、截面形式、墻體開洞等。
(5) 當梁下砌體的局部受壓承載力不滿足要求時,常采用設置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墊塊的方法。
(6) 墻體的構造措施:伸縮縫、沉降縫、圈梁。
伸縮縫兩側宜設承重墻體,其基礎可不斷開。沉降縫基礎必須分開。圈梁宜連續(xù)地設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閉狀。
(7) 砌筑砂漿滿足稠度、分層度、抗壓強度的要求;
當砌筑材料為粗糙多孔且吸水較大的塊料或在干熱條件下砌筑時,應選用較大稠度值的砂漿,反之,應選用較小稠度值的砂漿。
(8) 燒結普通磚,優(yōu)等品適用于清水墻;一等品、合格品可用于混水墻。
砌筑方法:三一砌磚法、擠漿法(鋪漿法)、刮漿法、滿口灰法。
三一砌磚法:一鏟灰、一塊磚、一揉壓。
磚墻水平灰縫寬度8-12mm,宜為10mm
(9) 下列墻體或者部位不能留置腳手眼:
1) 120mm墻、料石清水墻、獨立柱;
2) 過梁上與過梁成60°三角形范圍及過梁凈跨度的1/2范圍內;
3) 寬度小于1m的窗間墻;
4) 砌體門窗口兩側200mm(石砌體300mm)和轉角處450mm(石砌體600mm)范圍內;
5) 梁或梁墊下及其500mm范圍內;
6) 空心磚墻;
7) 加氣混凝土砌塊墻;
8) 設計不允許設置腳手眼的部位。
(10) 磚墻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無可靠措施內外墻分砌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
(11) 非抗震設防及抗震設防烈度為6、7度地區(qū)的臨時間斷處,當不能留斜槎時,除轉角外,可留直槎,直槎應為凸槎。留直槎處應加設拉結鋼筋,每120mm墻厚放置1Φ6拉結鋼筋(240mm墻厚放置2Φ6),間距沿墻高不應超過500mm;埋入長度從留槎處算起每邊不小于500mm,對抗震設防烈度為6、7度地區(qū),不應小于1000mm。
(12) 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多層磚房,先綁扎鋼筋,后砌磚墻,最后澆筑混凝土。墻與柱應沿高度方向每500mm設2Φ6鋼筋(一磚墻),每邊伸入墻體內不應少于1000mm,構造柱與圈梁連接;磚墻應砌成馬牙槎,每一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過300mm,馬牙槎從每層柱腳開始,應現(xiàn)退后進。
(13) 磚墻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8m,雨天施工不宜超過1.2m。
(14) 磚柱上下皮垂直灰縫相互錯開1/4磚長;磚垛與墻搭砌長度應不小于1/4磚長,上下皮灰縫錯開1/2磚長;空心磚墻上下皮灰縫錯開1/2磚長。
(15) 空心磚墻的轉角處,應用普通燒結普通磚砌筑,砌筑長度角邊不小于240mm。
(16) 加氣混凝土灰縫應橫平豎直,砂漿飽滿,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應小于90%,厚度宜為15mm,豎向灰縫80%,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