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孩子出生必先報告親友,12天后,親友往賀,謂之“過臘”。賀喜者索飲,謂之食姜酒。孩子出生滿月,設(shè)宴邀請親友慶賀,謂之“做月”,客家稱做“老月”。如是生男嬰,是日外婆必備一集雜錦布做成的大裙(生外孫女則忌,以裙與群諧音,重男輕女者,忌女成群也)及孩子衣、帽、鞋、紅背帶、腳環(huán)、兜帕、搖 籃等屋,另外將豬肉、雞蛋(生女取單數(shù),生男取雙數(shù))加糖酒盛于一壇內(nèi)挑往女婿家慶賀。生子之家滿月時,有的要送紅卵一只與親鄰,稱剃頭卵;次年元宵,還 要做“丁桌”,大操大辦。此俗今已簡化,一般是孩子出生滿月親友備豬肉、雞蛋相賀。
客家孩子滿周歲那天,做紅桃飯分贈左鄰右舍。外婆家要備椅轎一架、新衣服一套,新鞋一雙贈給小外孫。
客家第一胎男孩長到數(shù)歲,要擇日備禮物帶到外婆家祭拜祖先,表示不忘水源木本之意,俗稱拜公太。此俗今已少見。
舊時夫婦不能生育,無子女或有女無子者,從多子女的兄弟姐妹中或其它親族戚友中協(xié)商一子或一女過繼收養(yǎng)(舊時也有貧者賣子女給人家收養(yǎng)的),收養(yǎng)人擇日邀集親戚族老宴會,備牲禮果品讓過繼者拜過天地祖先及所謂“床腳婆”(俗謂之“公婆母”),更名姓,視為自己子女。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jié)日.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