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213 建筑與土木工程
上海大學土木工程系擁有“結構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yè)碩士學位授予權。土木工程系在結構計算理論與工程應用、結構抗震減震及控制、工程結構抗風、飽和/非飽和土的基本特性及理論模型、巖土結構變形機理及加固技術、港口工程與水工結構研究、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地下結構和土木工程材料等領域有著較強的師資力量和科研實力,擁有多名高聲譽專家、學者,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如美國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加拿大University of Manitoba、英國Ast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Exeter、澳大利亞University of Newcastle和日本名古屋工業(yè)大學等)有長期的合作關系,共同完成多項合作研究項目。掛靠土木工程學科的上海大學-上海城建(集團)公司建筑產業(yè)化研究中心牽頭成立了“上海建筑信息化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lián)盟”,重點加強建筑信息化和綠色建筑的研究和應用。本領域教師已承擔多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眾多社會科技服務項目,獲得過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等,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fā)表大量的科研論文,并有相當數量的論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機構收錄,擁有發(fā)明、實用和軟件著作權專利多項,這些科研成果成功應用于建筑與土木工程相關行業(yè)的實際工程,獲得較高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為相關技術規(guī)范的制定和投資決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
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著重研究解決建筑、橋梁、道路、隧道、地下及水工等結構的基礎理論、計算方法及其工程應用,緊密結合上海市的長遠規(guī)劃,在民用及工業(yè)建筑、軌道交通、災害預測防治、結構修復與加固、港口工程、再生建筑材料及近代優(yōu)秀歷史建筑保護等工程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豐富科研成果。
在教育教學方面,廣大教師積極投入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構建基于項目的研究型教學和學習的環(huán)境,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研能力。近年來曾多次獲國家級及上海市教學成果獎,其中,“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科基礎課教學團隊”2008年獲國家級教學團隊稱號,《土木工程概論》于2005年獲國家級精品課程,并有若干門上海市精品課程。
依托上海城建集團、上海建工集團、上海上大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土建甲級)等實踐基地,上海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以專業(yè)職業(yè)為導向,注重掌握扎實專業(yè)理論知識,重視創(chuàng)新和實踐應用能力,在專業(yè)和專門技術上,尤其是高層建筑結構和深基坑設計與施工等方面受到高水平訓練,使研究生充分適應行業(yè)或職業(yè)實踐工作的需要,成為具有良好職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
01.結構計算模擬分析與應用
02.結構抗震與減震及其設計研究
03.結構優(yōu)化、計算機輔助設計及可視化研究與應用
04.結構振動控制及應用
05.鋼結構分析及設計
06.結構風工程分析及應用
07.港口工程與水工結構研究及應用
08.城市防災減災及施工技術研究
09.橋梁、隧道的性能分析及其設計、施工
10.土工合成材料及加筋土結構應用
11.地基處理技術
12.建筑物及地下結構的加固理論與設計
13.樁-土及上部結構共同作用研究及應用
14.城市道路與輕軌交通工程的設計及施工技術
15.土木工程材料斷裂損傷、裂縫控制及其應用
16.新型生態(tài)型道路材料的研究及應用
17.再生混凝土集料穩(wěn)定碎石研究及應用
18.工程結構抗風
19. BIM與建筑信息技術
指導教師:
葉志明教授、周文波教授、徐旭教授、楊驍教授、張孟喜教授、朱杰江教授、李春祥教授、孫德安教授、姚文娟教授、劉文光教授、徐金明教授、彭妙娟教授、孫家瑛教授及13名副教授及相關企(事)業(yè)校外導師等。
招生人數:33
考試科目:
1.101 思想政治理論
2.204 英語二
3.302 數學二
4.933 結構力學(專)
5.專業(yè)英語,混凝土和土力學(復試科目)
6.材料力學,工程結構抗震(同等學力考生和跨專業(yè)考生加試科目)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