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特崗教師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復試考試)
1、 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
2、 試析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其性質。
3、 試述孫中山三民主義學說的內容。
4、 近代中國的三種建國方案是什么?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最終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
5、 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意義是怎樣的?
6、 為什么說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7、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xié)商的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8、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及其意義?
9、 試述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及其意義。
10、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是什么?
11、為什么說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
12、為什么說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3、什么是價值?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4、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的原理,論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15、試解釋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是社會發(fā)展的客觀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相統(tǒng)一的過程的論斷。
16、為什么說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17、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
18、結合當前我國社會存在著的一些人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在實踐中堅持群眾觀點,做到以人為本.
19、簡述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意義。
20、分析社會主義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的必然性。
21、鄧小平指出:“一些國家出現(xiàn)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保ā多囆∑轿倪x》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頁)“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保ā多囆∑轿倪x》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頁)結合上述材料,論述社會主義改革的必然性及其性質。
22、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是什么?
23、如何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之間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
2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是什么?
25、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6、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7、什么是小康社會?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怎樣的?
28、社會主義制度下如何尊重和保障自由和人權?
2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什么?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30、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是什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舉措是什么?
31、如何理解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2、如何認識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
33、談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內涵。
34、聯(lián)系實際,談談如何理解法律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3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是什么?
36、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的主題是什么?
37、十八大對科學發(fā)展觀的歷史定位是什么?
38、如何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
39、為什么說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40、簡述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的要點。
請參考大學本科政治理論課教材、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