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核要求
1.要弄清大綱規(guī)定的考試范圍和涉及的基本內容,了解名詞和概念,掌握基本理論和問題,熟讀并正確理解選文。
2.對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類題目要注意全面、系統(tǒng)地加以理解。
3.要熟悉名詞解釋、簡答、字句理解、加標點、翻譯及史料分析等各種題型,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4.要做到基本知識和實際運用相結合,融會貫通,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
二、考核評價目標
本課程從總體上而言,是測試應考者完整、準確掌握《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具體而言,則是測試應考者的識記、理解、分析與綜合等四種基本能力。
識記能力:要求識別、記憶《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中有關名詞、概念和相關歷史知識,并能正確認識和表達;
理解能力:要求對《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中有關重要概念、思想和觀念能夠理解其內涵,并牢固掌握其要點;
分析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具體史料,并加以辨別;
綜合能力:要求運用所學知識,運用具體史料解決相關問題。
三、考核內容
上篇:先秦歷史要籍介紹
第一章 記言體類
《尚書》:《尚書》的成熟經過、特點及價值;選文《牧誓》、《堯典》。
《國語》:《國語》的成書經過、斷限、內容與特點;選文《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錢》、《越王勾踐滅吳》。
《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的成書經過、內容、特點與歷史文學成就;選文《武靈王平晝閑居》、《馮媛客孟嘗君》、《范睢至秦》。
要求:掌握《尚書》《國語》《戰(zhàn)國策》的主要內容和史料價值;分析記言體類史書的特點與發(fā)展趨勢。
第二章 記事體類
編年紀體:《春秋》與《竹書紀年》的斷限;選文《恃君》。
分類記事:《世本》。
要求:掌握《春秋》的斷限,區(qū)分今、古本《竹書紀年》的 不同點;了解《竹書紀年》、《世本》的史料價值。
第三章 編年體類
《左傳》:掌握《左傳》的內容與斷限; 理解《左傳》在史學上的重要貢獻;識記“君子曰”;《左傳》的作者與書名;《左傳》的斷限與內容;《左傳》的編纂特點;選文《鄭伯克段于鄢》、《周鄭交質》、《城濮之戰(zhàn)》、《宴嬰叔向論齊晉季世》。
第四章 其余上古史籍
《逸周書》、《山海經》:掌握《逸周書》、《山海經》的基本內容及史料價值。
下篇:秦漢至清歷史要籍介紹
第一章 紀傳體類
《史記》:《史記》作者、成書經過、斷限;《史記》的體例及在歷史編纂學上的貢獻;《史記》三家注;選文《項羽本紀》、《秦始皇本紀(節(jié)選)》、《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平準書》、《貨殖列傳》、《孟嘗君列傳》、《酈生陸賈列傳》、《太史公自序》、《張騫傳》。
《漢書》:《漢書》作者、成書經過、斷限;《漢書》的體例及在歷史編纂學上的貢獻;《漢書》的史料價值與注本;選文《百官公卿表序》、《藝文志序》、《董仲舒?zhèn)鳎ü?jié)選)》、《匈奴傳(節(jié)選)》、《司馬遷傳贊》。
《后漢書》:《后漢書》作者、成書經過;《后漢書》的體例及在歷史編纂學上的貢獻;《后漢書》注本。選文《光武帝紀(節(jié)選)》、《班超傳》、《班彪傳》、《宦者列傳序》、《逸民列傳》。
《三國志》:《三國志》作者、成書經過;《三國志》的體例及在歷史編纂學上的貢獻;裴松之與《三國志注》;選文《讓縣自明本志令》、《諸葛亮傳》、《周瑜魯肅呂蒙傳》。
《晉書》:“十八家晉書”與“御撰”《晉書》;史館成書之優(yōu)劣;《晉書》的體例及在歷史編纂學上的貢獻;選文《劉毅傳(節(jié)選)》。
《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各書的作者、成書經過,基本內容及史學地位。
《隋書》:魏征的生平;《隋書》的特點與評價;長孫無忌與“隋志”;選文《牛弘傳(節(jié)選)》、《食貨志(節(jié)選)》。
《南史》、《北史》:李延壽的生平;《南史》、《北史》的體例及在歷史編纂學上的貢獻;選文《范縝傳(節(jié)選)》。
《舊唐書》、《新唐書》:兩《唐書》作者及成書經過;新舊《唐書》史料價值比較;選文《魏征傳》。
《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兩《五代史》作者及成書經過;兩《五代史》史料價值比較;選文《唐六臣傳(節(jié)選)》。
《宋史》、《遼史》、《金史》:“三史”的作者及成書經過;“三史”的特點與評價;選文《王安石傳(節(jié)選)》。
《元史》、《新元史》:《元史》、《新元史》作者及成書經過;《元史》、《新元史》的特點與史料價值;選文《耶律楚材傳(節(jié)選)》、《太祖本紀》。
《明史》:《明史》的作者及成書經過;《明史》的體例及史料價值;選文《食貨志一•戶口、田制(節(jié)選)》、《鄭和傳(節(jié)選)》。
《清史稿》:《清史稿》的作者及成書經過;《清史稿》的體例及史料價值;選文《太祖本紀》。
《通志》:《通志》的作者鄭樵,《通志》成書經過與史學價值。選文《通志•總序(節(jié)選)》。
要求:了解《史記》和《漢書》在正史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了解前四史的注本;掌握二十四史的作者、體例及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史料價值;區(qū)分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的不同說法。了解《通志•二十略》的價值。
第二章 編年體類
《漢紀》、《后漢紀》、《魏紀》、《晉紀》、《宋春秋》、《齊春秋》、《梁典》的作者及成書經過。
《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資治通鑒》的成書經過;《資治通鑒》的編纂特點與史料價值;選文《司馬光論德與才》、《吐蕃陷長安》、《司馬光論正閏》。
《資治通鑒》續(xù)編:《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的作者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的成書經過、史學地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作者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成書經過及史學地位;《三朝北盟會編》的作者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的成書經過及史學地位;《續(xù)資治通鑒》的作者畢沅,《續(xù)資治通鑒》的成書經過及史學地位;選文《完顏亮奪帝位》。
《國榷》:《國榷》的作者談遷,《國榷》的成書經過及史學地位。選文《朱元璋誅功臣傅友德》、《惠宗建文(節(jié)選)》。
《明實錄》、《清實錄》:實錄體的起源、起居注的出現(xiàn);明十三朝實錄;清十一朝實錄與宣統(tǒng)政紀。
要求:分析荀悅、司馬光對編年體史書發(fā)展的貢獻;掌握前后《漢紀》、《資治通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續(xù)資治通鑒》、《國榷》等書的斷限及史料價值。
第三章 記事本末體類
《通鑒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體的起源;《通鑒紀事本末》的作者袁樞,《通鑒紀事本末》成書經過及史學價值。選文《楊氏之死》、《貞觀君臣論治》、《安史之亂》。
《宋史紀事本末》:《宋史紀事本末》的作者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成書經過及史料價值;選文《王安石變法》、《澶淵之盟》。
《明史紀事本末》:《明史紀事本末》的作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成書經過及史學價值;選文《削奪諸藩》、《唐賽兒起義》。
要求:分析紀事本末與編年體、紀事體的起源及各自特點;了解《通鑒紀事本末》、《宋史紀事本末》、《明史紀事本末》的作者與價值。
第四章 典制體類
《通典》:《通典》的作者杜佑,《通典》的成書經過及史學價值。選文《食貨典•田制(節(jié)選)》、《北魏均田制》、《輕重后論》。
《文獻通考》:《文獻通考》的作者馬端臨,《文獻通考》的成書經過及史學價值?!独m(xù)文獻通考》《清朝文獻通考》、《清朝續(xù)文獻通考》的作者及成書經過。選文《文獻通考•總序》、《田賦考》。
第五章 “會要”類
《唐會要》、《五代會要》、《宋會要輯稿》、《兩漢會要》、《三國會要》、《元典章》、《明會要》。
要求:掌握“三通”的作者、斷限、內容;分析“三通”的史學價值;識記“九通”、“十通”、《唐會要》、《五代會要》、《宋會要輯稿》。
第五章 史評體類
《史通》:劉知幾的生平及史學理論;《史通》的主要內容;選文《二體》、《直書》。
《文史通義》:章學誠在史學理論上的貢獻;《文史通義》的主要內容;選文《書教下》、《史德》。
《廿二史札記》、《廿二史考異》、《十七史商榷》、《明儒學案》:分析《史通》、《文史通義》對史學發(fā)展的影響;識記劉知幾、章學誠、趙翼、錢大昕、王鳴盛;選文《萬歷中礦稅之害》、《文正方正學先生孝儒》。
第六章 方志地理書名著類
《華陽國志》、《十六國春秋》、《水經注》、《洛陽伽藍記》《天下郡國利病書》、《元和郡縣圖志》、《讀史方輿紀要》
了解《華陽國志》、《十六國春秋》、《水經注》、《洛陽伽藍記》、《天下郡國利病書》、《元和郡縣圖志》、《讀史方輿紀要》的基本內容及史學價值;選文《李宓傳》、《江水•三峽》、《晉水》、《永寧寺(節(jié)選)》、《順元府》、《元和郡縣圖志序》。
考試參考書目
趙淡元主編:《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楊燕起、高國抗主編:《中國歷史文獻學》,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
黃愛平主編;《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本。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