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控制室管理及應急程序(一)消防控制室必須實行每日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每班不應少于2人。(二)消防控制室的日常管理應符合《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
1.消防控制室必須實行每日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每班不應少于2人。2.消防控制室的日常管理應符合《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ga587)的有關要求。3.消防控制室管理及應急程序(一)消防控制室必須實行每日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每班不應少于2人。(二)消防控制室的日常管理應符合《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火災接警處警程序
第一條員工發(fā)現火災應當立刻呼救,并利用電話或火災報警按鈕撥打"119"電話報警、報告消防控制室或單位值班人員,報告內容包括火警地點、燃燒物性質、火勢蔓延方向等;
第二條設有消防控制室的單位,應按下列要求進行處置:
一、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進行工作分工。一名為值機人,負責值機,進行自動消防系統(tǒng)的操作;另一名為傳達人,負責值班時對火災報警部位的核實和撥打火警電話、啟動應急預案等緊急情況的處置。
二、在接到火災報警信號時,應頭腦冷靜,保持鎮(zhèn)定,并按照相應的處理程序進行工作。
三、接到控制設備報警顯示后,應迅速核實報警點所對應的部位。報警控制器不具備智能顯示功能的,應在報警地址編碼對照表中進行核實。
四、迅速通過電話或無線對講系統(tǒng)等通訊工具立刻通知巡查人員或報警區(qū)域的樓層值班、工作人員攜帶通信工具和滅火器,迅速趕到報警點確認情況,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在控制室內做好處置火警的預備。
五、消防控制室火災事故緊急處理程序:
(一)巡查人員或報警區(qū)域的樓層值班、工作人員現場核實報警部位確實起火后,應立刻通過報警按鈕、電話或無線對講系統(tǒng)等通訊工具向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反饋確認火災信息,同時組織本樓層或防火分區(qū)工作人員和員工,按分工及時引導本樓層顧客、消費者疏散,并實施撲救初起火災;
(二)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員接到反饋的火災確認信息時,值機人立刻將火災報警聯動控制開關轉入自動狀態(tài)(處于自動狀態(tài)的除外),傳達人同時撥打"119"火警電話,說明發(fā)生火災的單位名稱、座落地點、起火部位、聯系電話等基本情況;
(四)傳達人在報警后必須立刻啟動單位內部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報告單位負責人。應利用火災事故廣播發(fā)出火災處置指令,通知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員開展疏散和自救工作,告知顧客、消費者不要驚慌,在工作人員和員工的引導下有序地疏散、撤離火災現場(卡拉ok所應啟動聲像報警系統(tǒng)),并用通訊工具向單位值班領導報告;
(五)值機人要監(jiān)視系統(tǒng)的運行狀態(tài),保證火災情況下建筑自動消防設施的正常運行,并及時做好記錄。
(六)火警處置完畢后,恢復各種消防設施至正常運行狀態(tài)。
六、消防控制室火警誤報處理程序:
(一)巡查人員或報警區(qū)域的樓層值班、工作人員在現場核實為火警誤報時,應及時向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反饋誤報的有關信息,并排除現場干擾因素;
(二)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接到反饋的火災誤報信息時,應對火災報警控制器進行復位,將系統(tǒng)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tài),并在值班記錄中對誤報的時間、部位、原因及處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
(四)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及時將系統(tǒng)誤報的原因及處理情況向上級領導匯報。
第三條未設置消防控制室的單位,值班人員確認火災后,立刻通過單位內部
電話、有線無線對講系統(tǒng)、警鈴、廣播等方式,發(fā)出火災信號,啟動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同時撥打"119"電話向消防隊報警;第四條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涉及的人員,立刻按照預案分工,迅速展開滅火和疏散救援。
第六條發(fā)出火災信號后,單位應當于2分鐘內全面投入滅火救援工作,并及時采取如下措施:
一、通訊聯絡組按照滅火和應急預案要求通知預案涉及的員工趕赴火場,向消防隊報警,向火場指揮員報告火災情況,將火場指揮員的指令下達有關員工;
二、滅火行動組根據火災情況利用本單位的消防器材、設施撲救火災;
三、疏散引導組按分工組織引導現場人員疏散;
四、安全救護組負責協(xié)助搶救、護送受傷人員;
五、現場警戒組阻止無關人員進入火場,維持火場秩序。
消防控制室管理及應急程序
一、消防控制室必須實行每日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每班不應少于2人。
二、消防控制室的日常管理應符合《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ga587)的有關要求。
三、消防控制室應確?;馂淖詣訄缶到y(tǒng)和滅火系統(tǒng)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
四、消防控制室應確保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氣壓水罐等消防儲水設施水量充足;確保消防泵出水管閥門、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管道上的閥門常開;確保消防水泵、防排煙風機、防火卷簾等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柜開關處于自動(接通)位置。
五、接到火災警報后,消防控制室必須立刻以最快方式確認。
六、火災確認后,消防控制室必須立刻將火災報警聯動控制開關轉入自動狀態(tài)(處于自動狀態(tài)的除外),同時撥打"119"火警電話報警。
七、消防控制室必須立刻啟動單位內部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應同時報告單位負責人。
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
一、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嚴格遵守消防控制室的各項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各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報警聯動控制設備要設置在手動狀態(tài)時,應有火災時能迅速將手動控制轉換為自動控制的可靠措施。嚴禁將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和聯動控制的防火卷簾等防火分隔設施設置在手動控制狀態(tài)。
三、消防控制室應當實行每日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確保及時發(fā)現并準確處置火災和故障報警。
四、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每班不得少于2人。一名為值機人,負責值機,進行自動消防系統(tǒng)的操作;另一名為傳達人,負責值班時對火災報警部位的核實和撥打火警電話、啟動應急預案等緊急情況的處置。
五、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取得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核發(fā)的《自動消防系統(tǒng)操作人員資格證》,持證上崗,并將原件或復印件存放在消防控制室備查。
六、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按時上崗,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堅守崗位,盡職盡責,做好各項記錄工作,不得脫崗、替崗、睡崗,嚴禁值班前飲酒或在值班時進行會客和娛樂活動,因確有特殊情況不能到崗的,應提前向單位主管領導請假,經批準后,由同等職務的人員代替值班。
七、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認真做好報警設備查,發(fā)生火災信號處置、滅火操作設備查和設備運行情況等各項登記、記錄工作。
八、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要愛護消防控制室的設施,保持控制室內的衛(wèi)生。
九、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消防控制室,隨意觸動設備。
十、消防控制室的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標志;消防控制室應設置一部可端直撥打119報警的固定電話、火災事故應急照明、滅火器等消防器材,并配備相應的通訊聯絡工具。
十一、消防控制室內嚴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堆放與設備運行無關的物品或雜物,嚴禁與消防控制
室無關的電氣線路和管道穿過。
十二、消防控制室內嚴禁吸煙或動用明火。
十三、對建筑消防設施要定期查、測試和保養(yǎng),保證消防系統(tǒng)全時制、全方位、全功能地安全運轉及其設備功能作用的充分發(fā)揮。
十四、未經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同意嚴禁擅自關了、停用消防設施。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職責
一、負責對各類消防控制設備的監(jiān)視和運用,不得擅離職守,做好查、操作等工作。
二、熟悉本系統(tǒng)所采用的消防設施的基本原理、功能,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協(xié)助技術人員進行修理、維護,不得擅自拆卸,挪用或停用,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三、熟練掌握《消防控制室管理及應急程序》等火災事故緊急處置程序,能夠按照程序迅速開展接處警工作。
四、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當在崗在位,認真記錄控制器日運行情況,每日查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自檢、消音、復位功能以及主備電源切換功能,及時發(fā)現和處理設備故障,并填寫《消防控制室值班記錄》和《建筑消防設施故障處理記錄》。
五、宣傳貫徹消防法規(guī),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章制度,以高度的責任感往完成各項技術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六、積極參與消防專業(yè)培訓,不斷增加業(yè)務素質?;旧先坑薪y(tǒng)一樣式的,網上全部有,游泳館消防安全制度
為確保游泳館開放秩序的正常運轉,確保泳客的人身安全和財產不受損害,消防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工作,特訂立以下制度:
一、本館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校安全保衛(wèi)小組負責。
二、學校設專職消防設施管理員一名。
三、館內消防設施應保持完好,由專職消防設施管理員每周查一次,確保消防器材在一旦發(fā)生火警時能發(fā)揮效用。
四、消防值班人員夜間必須在消防值班室內值班,隨時觀察煙火報警器監(jiān)控儀的工作情況,發(fā)現火警及時處理。認真做好值班記錄。
五、各辦公室應注意保護煙火報警器探頭,避免損壞。天天收工后應關了電腦、飲水機等電源,任何人不準使用電爐、熱得快、電熱杯等違規(guī)用電器。
六、必須注意用電安全,不準私拉亂接用電器具。
七、違反上述規(guī)定者,按過失處理,造成后果者還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一、消防控制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每班值班人員不得少于2人,并明確一名人員負責。二、值班人員必須取得消防執(zhí)業(yè)資格持證上崗。三、值班人員應認真履行《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一、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嚴格遵守消防控制室的各項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各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二、報警聯動控制設備需要設置在手動狀態(tài)時,應有認真貫徹執(zhí)行酒店有關安全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2、認真落實上級領導臨時布置的對流氓滋事人員及可疑人員進店,除采取控制外,應立即報告有關部門。
更多信息請查看范文公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