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樂不思蜀嗎?
不,我思蜀而不樂
十八根竹骨旋開成一把素扇
那清瘦的蜀人用渾圓的字體
為我錄一闋《臨江仙》,金人所填
輾轉(zhuǎn)托海外的朋友代贈
說供我“聊拂殘暑”,看落款
日期是寅年的立秋,而今
歷書說,白露都開始降了
揮著扇子,問風(fēng),從何處吹來?
從西子灣頭嗎,還是東坡的故鄉(xiāng)?
眺望海峽,中原何嘗有一發(fā)?
當(dāng)真,露,從今夜白起的嗎?
而月,當(dāng)真來處更分明?
原非蜀人,在抗戰(zhàn)的年代
當(dāng)太陽旗遮暗了中原的太陽
夷燒彈閃閃炸亮了重慶
川娃兒我卻做過八年
挖過地瓜,捉過青蛙和螢火
一場驟雨過后,揀不完滿地
銀杏的白果,向溫柔的桐油燈光
烤出香熟的嗶嗶剝剝
夏夜的黃葛樹下,一把小蒲扇
輕輕搖撼滿天的星斗
在我少年的盆地嘉陵江依舊
日夜在奔流,回聲隱隱
猶如四聲沉穩(wěn)的川話
四十年后仍流在我齒唇
四十年后每一次聽雨
滂沱落在屋后的壽山
那一片聲浪仍像在巴山
君問歸期,布谷都催過多少遍了
海峽寂寞仍未有歸期,恰似
九百年前,隔著另一道海峽
另一位詩人望白了須發(fā)
想當(dāng)日,蘇家的游子出川
乘著混茫的大江東去
滾滾的浪頭永遠(yuǎn)不回頭
而我入川才十歲,出川已十八
同樣的滔滔送我,穿過巴峽和巫峽
同樣是再也回不了頭,再回頭
還有岸嗎,是怎樣的對岸?
揮著你手題的細(xì)竹素扇
在北回歸線更向南,夏炎未殘
說什么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對著貨柜船遠(yuǎn)去的臺海
深深念一個山國,沒有海岸
敵機(jī)炸后的重慶
文革劫罷的成都
少年時我的天府
劍閣和巫峰鎖住
問今日的蜀道啊行路有多難?
19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