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懷谷
張曉風(fēng)
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從綠意內(nèi)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云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混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云,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鵑花。一陣風(fēng)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漂漂、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的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讓人心平氣和。
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fēng)欺雪擾,猶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guān)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jīng)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jīng)》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在放風(fēng)箏時猛然感到的飛騰,一雙患風(fēng)濕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的舒活,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紗時所猛然感到的
水的血脈……當(dāng)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在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jié)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zé)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zé)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zé)用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shù)學(xué)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于還是不敢宣布統(tǒng)計數(shù)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數(shù)。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fēng)去縱寵。
而風(fēng),交給檐前的老風(fēng)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選自《新華文摘》1996年)
1.根據(jù)上下文意,正確理解下面兩個詞語的含意。(4分)
(1)第一自然段中“澌澌”的含意是:
(2)第二自然段中“分號”的含意是:
[答案與提示]
2.根據(jù)文章的表現(xiàn)主旨,正確理解下列文句的含意。(4分)
(1)第三自然段“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
(2)第五自然段寫鳥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答:
[答案與提示]
3.請分別說明以下兩處寫法的表達作用。(4分)
(1)第四自然段連用3個“在……之前”,這樣寫在表達上主要有什么作用?
答:
(2)文章前后反復(fù)寫到“春天曾經(jīng)是這樣的”,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與提示]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三項是(6分)
A.本文第三自然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明了自己對春天的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
B.本文采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詩化的語言,把春景寫得美不勝收,映襯出作者對美好春景的渴盼。
C.本文標(biāo)題的意思是“對春天深深地懷念”。
D.本文是對美麗宜人、生機勃勃的春景形象細膩的寫實。
E.本文通過對自然春景的想象和懷念、向往,表現(xiàn)了作者對都市生活的某種厭倦。
F.本文辯證地寫出了春的美麗生機和春的嬌氣敏感。
[答案與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