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說書”藝術:第七塊醒木》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從傳統(tǒng)而言,沒有醒木就談不上說書,因為開場和收場都得拍上那一下。不但要拍,還得要說,圍繞醒木說上一段詞兒,在《江湖叢談》里,評書大師連闊如就提到了一段“醒木詞”:
“一塊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塊轄文武,文武一塊管黎民。圣人一塊警儒教,天師一塊警鬼神。僧家一塊勸佛法,道家一塊勸玄門。一塊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勸世人,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藝論家門。”
由此可見,這醒木是很了得的,對說書人來說,這是對自己身份的象征和提醒。醒木分7種,用的人不一樣,功能也不一樣,但是都有或統(tǒng)轄萬民、或勸化世人的內涵。這其間的意味之悠長,用句現(xiàn)代話講,大概要算是一種自我認同。
關于醒木的種類,另有一種講法,較之連闊如的“醒木詞”還要詳細,共分了13類,竟然賦予每種以名字。比如第五塊的名字叫“驚堂”,這是很為大家熟悉的,知縣坐堂要用這個;第十二塊名叫“如意”,知道的人不多,戲界人所用;學校的老師用第四塊叫“醒誤”;醫(yī)生用第十一塊叫“慎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十三塊醒木中,只有第七塊的名字是叫“醒木”,為評書人所用。
讀到這些五花八門的名目,讓我這個現(xiàn)代人有很我感慨。其實無論何種名目,都只是一塊四四方方的小木塊,都只是要用它“啪”的一聲提醒自己的“聽眾”——注意,下面我說的大家可要認真聽好了——所不同的是,君王發(fā)布諭旨,將相宣示命令,法官處以判決,醫(yī)生告以秘方,老師授以課業(yè)……這些名目,一方面讓人感到古代中國等級制度已經(jīng)深深印人民間敘述的語言當中,帝中將相用的木頭要用“龍膽”、“虎威”,而市并生民用的木塊只用“獲苓”(糕點鋪用)、“喚公”(當鋪用),氣象高下立現(xiàn);但另一方面,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古代人對各種行業(yè)抱有的“神圣感“,它會讓一個古代的說書先生或者糕點師傅感到,我手中的這一方木頭不是沒有來頭的,我從事的這個職業(yè)不是沒有價值的。
這種神圣感,既來自對行業(yè)祖師、行業(yè)神的頂禮膜拜,也有對行業(yè)規(guī)矩的尊重和踐行。比如《江湖叢談》里談到,如果是生意人去聽評書,按照規(guī)矩,說書人是不收他錢的,彼此互道“辛苦“就OK了;但是這個生意人也要注意,不能坐在這個書場的”龍須凳“(桌子前面的兩條長凳)上,只能坐桌子后面的凳子。這些就是行規(guī)。醒木拿在手中,就不能壞了規(guī)矩,如果說書人唯利是圖,落座就要收錢,這個場子可就擺不長了。不過,現(xiàn)在都是大劇場小劇場,幾乎都是憑票進場,不管你是不是生意人,都只有一個名字,叫“消費者”;所不變的是,今天的說書人,依然要把手中那第七塊醒木往桌子上一拍,“啪”的一響,列位看官,請了——
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
A.說書藝人用的醒木,主要功能是供開場和收場時拍上那一下子,引起聽者注意。
B.連闊如的“醒木詞”,既押韻上口,又意味悠長,但在醒木的分類上顯得粗淺。
C.“醒木詞”中把醒木分為了7種,用的人不一樣,功能也不一樣,但內涵相同。
D.作者借介紹醒木對說書這類民間敘述語言中諸如等級制度的糟粕也予以了否定。
15.下列推斷符合文章的一項是(3分) ( )
A.把醒木分成7類也好,分成3類也好,說書藝人的那塊都排在第七位,這是說書人的行業(yè)規(guī)矩。
B.從十三塊醒木的位次看,在古代,老師的地位比知縣高,知縣比評書人高,評書人比醫(yī)生、戲子高。
C.古代人對行業(yè)的“神圣感”,既有對行業(yè)祖師、行業(yè)神的尊崇,也有對行規(guī)的尊重和 踐行,還有一份自我認同感。
D.和古代不同,現(xiàn)在人們聽評書幾乎都是購票入場,對號入座,即使生意人也不例外,這是因為等級制度已經(jīng)沒有了。
16.從全文看,“醒木”的提醒功能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4分)
14.答案:D 評分:3分
15.答案:C 評分:3分
16.答案:提醒自己的身份,提醒自己的職業(yè)價值,提醒自己尊重和踐行行業(yè)規(guī)矩,提醒自己的“聽眾”要認真聽好。 評分:共4分。共4個要點,每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