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考試前的沖刺,會讓你在考試中取得勝利。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考語文閱讀沖刺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xué)習(xí)!
中考語文閱讀沖刺題(一)
①對于我來說,家的概念隨著年齡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②童年時,家是一聲聲呼喚。
③那時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擁有更多的自由。放學(xué)后不會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與住的相鄰的同學(xué)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煙散去,聽見父母“喂,回家了,吃飯了”的呼喚才回家,這樣的聲音伴著我慢慢長大,日復(fù)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響。
④一轉(zhuǎn)眼,童年過去了,當(dāng)胡須慢慢從嘴角長出,家又成了一個想逃脫的地方。
⑤書看多了,世界也變大了,一張床小了,父母的叮嚀也顯得多余了,盼望著什么時候我能擁有自己的天空。后來穿上了綠色的軍裝,來到了部隊,家又變成了一封封信箋,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時候。
⑥走上工作崗位之后,開始“受傷”,開始在人海中翻騰,開始知道,有些疼痛無法對人說,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開始想家。當(dāng)受了“重傷”時,幻想著飛到遠方的家中,在推開家門的一瞬,讓自己淚流滿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種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變的風(fēng)景……
⑦遠離母親,在外省生存,工作這余便有無數(shù)個周末無處打發(fā),手中的電話本很厚,從頭翻到尾,卻沒有一個號碼是為我此時準備的。這個時候,家又變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個人建立的那一個新的小家。
⑧從相識、相戀到相擁,一個平凡的日子里,我擁有了一個平凡的家。此時,家的概念又變了,它是深夜回家時那盞為你點起的燈,是傍晚你看看書我看看電視偶爾交談幾句的那種寧靜,是一桌胃口不好時也吃得下的飯菜,是得意忘形時可以呼朋喚友可以張口說粗話的地方。
⑨不久前,我成了父親,我和一個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種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小生命開始讓我“玩物喪志”,想掙脫卻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種用幸福來縛住你力量。
⑩家的概念在不停地變換著,生命在這種變換中匆匆地走著,眾多的概念中,家有時也意味著悲傷,比如當(dāng)年父親的辭世,便讓我知道,世界對你的傷害加在一起有時也不如家中的變故給你的傷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會感受到一種堅強,比如父親過世后,柔弱的母親開始變得堅強,她帶著我們哥兒倆,一步一步地從變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起來,又變得詳和,變得不再陰云密布。在這個過程中,家又像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植物,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⑾生命起步雖久,前路卻還遙遠。家的概念還會變換,然而我已經(jīng)知道,家是奔波的意義,只是這家有時是自己的,有時是蕓蕓眾生的。
9.文章的線索是什么?(3分)
10.作者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怎樣理解“家”的?(4分)
11.作者為什么要說“家在途中”呢?(請用原文回答)(4分)
12.揣摩選文中的劃線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4分)
⑴后來穿上了綠色的軍裝,來到了部隊,家又變成了一封封信箋
⑵小生命開始讓我“玩物喪志”。
13.在最后一段中,為什么說“這家有時是自己的。有時是蕓蕓眾生的?”。(5分)
14……白巖松說“家在途中”,請問你有沒有和他類似的經(jīng)歷或感受呢?請把它寫下來。(5分)
中考語文閱讀沖刺題答案:
9.(3分)家的概念
10.(4分)童年時,家是一聲聲呼喚;穿上了綠色的軍裝,家又變成了一封封信箋;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家是療傷的地方;成家后,家是溫馨,是一種力量,一種用幸福來縛住你力量。
11.(4分)“對于我來說,家的概念隨著年齡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或者“家的概念在不停地變換著,生命在這種變換中匆匆地走著”
12.(4分)
⑴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家比喻成一封封信箋,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遠離父母的孩子對家的想念。
⑵“玩物喪志”在這里是貶義褒用,寫出了孩子的出生帶給“我”的甜蜜與幸福。
13.能夠圍繞對“家”的內(nèi)涵的理解和對“小家”與“大家”的付出來談,言之成理即可。(5分)
答案示例:“家是奔波的意義,只是這家有時是自己的,有時是蕓蕓眾生的”這里指的是為“大家”和“小家”而奔波。“小家”是指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的家庭。那里有我們的父老鄉(xiāng)親,也有我們最愛的親人;而“大家”是指我們的國家,我們榮辱與共的國家。“小家”的榮辱是與“大家”的發(fā)展緊緊相連的。這句話體現(xiàn)了白巖松強烈的家國意識。
14.(5分)(略)
中考語文閱讀沖刺題(二)
①“海星被摸死!模型巨蜥的腳趾也被摸斷了!”最近一則微信廣泛傳播,從一個側(cè)面表明,開館不足一個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館,陷入了喜憂參半的處境。博物館受公眾熱捧令人欣喜,但觀展過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為,又引人憂慮。
②事實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網(wǎng)上持續(xù)熱議的文明話題的一個新注腳。從埃及盧克索神廟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師表》石刻,“路培國”們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沒有絕跡;向空服人員潑面、攀爬紅軍雕塑照相,種種劣行仍然在各種場合上演。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一些地方出現(xiàn)的當(dāng)街暴打婦孺現(xiàn)象,更引來群情激憤。
③無論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為被媒體打“差評”,還是公路上的違章駕駛、危險飆車等,許多不文明現(xiàn)象,可說是腰包“鼓起來”、生活“闊起來”后遭遇的社會發(fā)展新課題。搭乘著城鎮(zhèn)化、現(xiàn)代化的時代快車,許多人逐步遠離了物質(zhì)匱乏的窘迫,又渾然不覺地陷入了另一種窘境。“發(fā)展的列車匆匆駛過精神的站臺,現(xiàn)實的變化把心靈的地圖拋在身外。”充滿詩意的語言,道出了一些人“腦袋”輕于“口袋”、靈魂跟不上身體的尷尬狀態(tài)。如果從社會層面來思考,公民文明素養(yǎng)如何與現(xiàn)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與物質(zhì)文明比翼齊飛,已經(jīng)成為亟待破解的現(xiàn)實課題。
④恩格斯說,“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關(guān)鍵詞匯,“文明”折射國家發(fā)展的境界、社會進步的狀態(tài),是凝聚當(dāng)代中國價值公約數(shù)的重要平臺。應(yīng)當(dāng)看到,文明不僅僅需要被喚醒,更應(yīng)在制度設(shè)計層面體現(xiàn)軟硬結(jié)合、標本兼治。日前,繼《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施行近一個月后,國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國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大鬧亞航、強行打開飛機應(yīng)急艙門、攀爬紅軍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個當(dāng)事人被列入“黑名單”,便是一種積極的嘗試。懲惡揚善、久久為功,以不斷加大的外力強化約束,讓放縱自我、妨礙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為付出代價,方能防止“破窗效應(yīng)”,變壓力為動力,促使文明變成公民的行為自覺與生活方式。
⑤看得見的硬傷容易修復(fù),看不見的短板卻難補齊。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從不文明到文明,從文明的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遞進,自然需要一個“進化”的過程。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們也不應(yīng)一味批評公民素質(zhì)參差不齊,更當(dāng)以每一次問題暴露為契機,優(yōu)化管理方式、加強機制構(gòu)建,真正從治理現(xiàn)代化的高度推進文明建設(shè),依靠“制度文明”穩(wěn)步提升“公民文明”,不斷推高全社會的文明水位。
⑥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號,仰賴一點一滴的踐行去成全。因此,與其做一個對不文明現(xiàn)象義憤填膺的“鍵盤俠”,莫如邁出堅實步伐,用雙手書寫文明的筆畫。你的文明,或許就存在于銀行ATM機的一米線旁,展現(xiàn)于人潮涌動的公交車站牌下,閃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車道中。如果說,遵守公共空間的秩序與規(guī)則是底線要求,那么,主動為別人著想、做社會關(guān)系的潤滑劑,則是更高境界。從這個意義出發(fā),知行合一,做一個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實也是在打造一個更好的自己,過一種更值得過的生活。
⑦一位西班牙作家說過,“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文明是世間最動人的語言,一個視文明為陽光的國家、一個視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讓文明素養(yǎng)追趕上現(xiàn)代化的腳步,必將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贏得真誠的尊重。(選自《人民日報》2015年05月14日)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選文前三段例舉眾多不文明現(xiàn)象有何目的?
3、在下邊橫線處按例句的結(jié)構(gòu)樣式仿寫一組句子,使其上下文連貫。
你的文明,或許就存在于銀行ATM機的一米線旁,展現(xiàn)于人潮涌動的公交車站牌下,閃耀在川流不息
4、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文章最后一段西班牙作家的話,強調(diào)了文明是公民交際中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
B.文章第⑤段加點的詞語呼應(yīng)緊密,既對公民有寬容的心態(tài),又從制度建設(shè)的高度指出了提高公民公民素養(yǎng)的路徑。
C.“看得見的硬傷容易修復(fù),看不見的短板卻難補齊。”這里的“短板”指的是公民素養(yǎng)的嚴重缺失。
D.為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為,國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有了這個管理辦法,就能從根本上杜絕游客種種不文明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