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北京市教委正式向社會發(fā)布中高考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方案。高考不分文理科、考試科目“3+3”、英語聽力口語實行一年兩考、高中校名額分配、中考科目可選、科目賦分可選,一系列“深綜改”強力措施推出,堪稱近年來北京力度最大的一次教育改革。
“這次改革就是要從制度供給側給予學生更多選擇。”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書記茍仲文說,“給學生松綁,把學生放在教育的最中央,更加關注基礎教育生態(tài)均衡,是北京推出這輪中高考改革的主基調。”
突出選擇性——
考試科目可以選擇 科目賦分亦可選擇
談及新出臺的中高考招生考試制度新政,北京京源學校副校長孫清亞說:“我們教育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沒有熱愛的東西,這是很可怕的??荚嚫母锝o學生更多選擇,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愛好特長并加以培養(yǎng),學生可以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得到最好的發(fā)展。”
根據新政策,從2020年起,北京考生的高考成績將由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成績和考生選考的三門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總分75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為高考統(tǒng)一考試科目,不分文理科,每科滿分150分,總分450分;選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門,每科滿分100分,選考三門總分300分。
從2017年起,高考英語聽力分值確定為30分,采用計算機化考試,與統(tǒng)考筆試分離,一年兩次考試。從2021年起,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加聽力考試共計50分,英語科目總分值不變。
在很多人眼中,此次發(fā)布的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堪稱亮點十足。北京將從2018年開始實施新中考方案,考試科目分為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學)、體育九門課程,總分580分。
新中考方案提出,語數外為必考科目,試卷總分值均為100分;外語增加聽力、口語考試,記分40分,有兩次考試機會,另60分為卷面考試成績。
新中考方案的一大亮點是,其他科目實行選考,即從除體育外的五門科目中選擇三門參加考試,即物理、生物(化學)須至少選擇一門。在五門選考科目中,滿分均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開放性社會實踐活動分數。
不僅考試科目可選擇,所選考的科目賦分也可選擇??忌x考的三科,賦分采取由高到低分別按照100%、80%、60%的系數折算為實際分數,即三科折算后實際滿分分別為100分、80分、60分。
經測算,新中考方案推行后,考生中考選科可選擇9種不同的科目組合,加上不同科目的分數折算,考生將獲得54種得分方式選擇。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表示,新中考方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選擇,學生不必為自己的弱項誠惶誠恐,每個學生都有好的一面以及優(yōu)勢的展示機會。
強調公平性——
優(yōu)質高中指標到校 嚴控高招加分項目
李奕說,北京市新出臺的中高考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方案,一個很重要的出發(fā)點就是強調教育公平。無論是中考改革方案,還是高考改革方案,都在制度設計中體現(xiàn)促進教育公平的理念。
在中考改革方案中,北京確認今年將把全市優(yōu)質高中50%的招生名額分配到普通初中,確保每一所初中三成以上學生能夠到名校就讀。任何一所普通初中學生,在校內排名能夠達到前30%,且中考分數達到500分,將確保進入優(yōu)質高中就讀。
除了名額定向分配計劃外,北京市還將專門面向普通初中推出“1+3”培養(yǎng)模式改革。鼓勵優(yōu)質高中在普通初中招收優(yōu)秀學生,無須參加中考,開展貫通培養(yǎng)。
針對近年來社會詬病的高考加分項目過多過濫侵蝕教育公平的現(xiàn)狀,北京市提出,大幅減少、嚴格控制高考加分項目。從2015年起,北京就取消了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市三好學生、市優(yōu)秀學生干部加分項目。
新方案明確要求,2015年、2016年少數民族考生加5分投檔,僅適用于北京市屬高校招生錄取。從2017年起,少數民族考生加分范圍調整為“從邊疆、山區(qū)、牧區(qū)、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在高中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市的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分值為5分,僅適用于北京市屬高校招生錄取。
此外,在本科招生計劃分配方式上,方案凸顯公平導向。從2015年起,本市已在所有市屬本科一批院校設立農村專項招生計劃,面向在城市發(fā)展新區(qū)和生態(tài)涵養(yǎng)區(qū)就讀的農村戶口考生招生。
鼓勵導向性——
鼓勵學生個性發(fā)展 引導學校多元發(fā)展
記者發(fā)現(xiàn),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更加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方案中規(guī)定,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思想品德5門考試科目滿分均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開放性社會實踐活動分數。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表示,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主要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都有益處,值得肯定。
北京新中考方案明確,今后的中考將注重考查學生九年義務教育的積累,注重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擴大選材范圍,突出首都特色,貼近生活,注重實踐。較以往相比,北京中考要考得寬泛了。專家認為,“考寬”將倒逼教師教學的改革。采訪中,教師們認為,“教寬”將成為今后教學的大方向。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王耘老師認為,今后的中考將提升命題技術,進一步淡化單純的知識性、記憶性考查,更多挖掘歷史學科的思想方法,重在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以及運用學科能力解決學科問題、提升學科認識的人文價值的考查。
北京四中順義分校馬山老師說,中考新政將引導教師回歸學科本質開展教學。課堂教學活動主體是學生,學生有著許多天然的需求,諸如探求未知的需求、體驗成功的需求、合作交往的需求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內化、升華,真正讓學生樂學、會學。
新中考方案將給學生帶來怎樣的影響?北京156中學校長王勇毅說,“新方案要求學校更加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需求,去激活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愛好”。
茍仲文表示,考試選擇性增多后,考生同分不同類的現(xiàn)象將更加普遍。對于學校而言,生源不再單一,學科不再分主科副科,對學校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特長,開展有針對性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學校課程體系需要從單一課程體系、分層加工模式,向多元課程體系、分類加工轉變。未來,好中學的標準就是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好服務的中學。”茍仲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