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展示】 小說往往是通過塑造一定的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因此解讀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就成了小說閱讀的關(guān)鍵,也是中考小說閱讀的重要考點之一,常見的題型可以分為三大類:1.概括類:(1)概括人物事跡;(2)概括小說情節(jié);(3)概括人物的心路歷程等。2.體驗類:(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2)評價人物形象;(3)剖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4)體驗人物的情感等。3.拓展類:(1)揣摩、續(xù)寫人物心理活動;(2)給文中的人物補寫事例;(3)想象人物的神情態(tài)度;(4)與故事中的人物進行情景對話等。
【備考策略】 小說閱讀中的人物類試題是最常見的試題,也是較為容易解答的試題。答題時首先要認真通讀全文,對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有個整體的了解,然后將目光聚焦到需要概括事跡的人物身上,找出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注意尋找在事情發(fā)展過程中能體現(xiàn)人物心情的詞語,在文中畫出或記錄下來,最后根據(jù)要求組織語言解答。解答概括人物事跡的題目時可以采用“人名+事情”的形式,有時還要注意題干中的字數(shù)要求。比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在酒店中遭到酒客的嘲笑后,感到難堪孤獨,只好和孩子們說話。文中寫了兩件事,可以概括成“孔乙己教小伙計識字”和“孔乙己分茴香豆給小孩吃”。解答尋找人物的心路歷程的題目時,可以采用“××經(jīng)歷了從……到……的心理變化過程”這樣的模式來答題。比如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婦的心路歷程時,會發(fā)現(xiàn)人物的心路歷程與對于勒的稱呼變化相呼應(yīng),于是找到“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賊”“討飯的”“流氓”這些詞語,從中可以歸納出菲利普夫婦經(jīng)歷了從恨于勒到盼于勒、贊于勒,最后(因為害怕于勒向他們求助)躲于勒這樣的心路歷程。
體驗類試題需要考生在正確理解小說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給予解答。分析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抓住描寫來分析性格,評價形象。果戈理說:“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老舍認為,“人物的外表要足以烘托出一個單獨的人格”。因此可以從人物外貌入手,抓住關(guān)鍵詞語來分析。但是有時候人物內(nèi)心與外貌并不一定一致,我們要注意勿將人物公式化、臉譜化。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外表很丑陋,但其內(nèi)心卻無比善良。此外,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如果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來,我想就可以使別人從談話中推出每個談話的人物。”因此,也可以抓住人物富有特征的語言來品味人物形象。除了觀其形、聽其言外,還可以察其行,從人物的行為事跡中來分析其形象。比如《社戲》中阿發(fā)讓大伙兒偷他家的蠶豆一事可以看出阿發(fā)淳樸憨厚的性格特點。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可采用“從……中可以看出×××具有……的性格特點”的答題模式;評價人物形象可以采用“從……中可以看出×××是一個……的人,具有……的精神品質(zhì)”的模式。(2)從對比中剖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些文章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我們可以將人物不同時期的外貌、神情、語言、動作以及所做的事情進行分析比較,從中尋覓人物性格形成變化的原因。如在分析《故鄉(xiāng)》中閏土的形象時,可以將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形象進行比較,從而得出閏土性格變化的社會原因。可以采用“……是其性格形成變化的原因”或者“其性格形成變化的原因是……”這樣的形式答題。(3)結(jié)合時代背景和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tài)度來體驗人物的情感。比如《故鄉(xiāng)》中“我”離開故鄉(xiāng)時,“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那么“我”對故鄉(xiāng)到底懷有一種怎樣的情感呢?先看時代背景,文章反映的是二十世紀(jì)二三十年代的事情,當(dāng)時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故鄉(xiāng)當(dāng)時的生活情形和故鄉(xiāng)人的生活現(xiàn)狀讓“我”感到失望;再看作者對人物的態(tài)度,作者對閏土的遭遇是深表同情的。由此可見,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感情是既失望又抱有希望,既想離開又很留戀。這類試題往往采用“這句(段)話表達了×××……的思想感情”的形式來解答。
拓展類試題是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也有一定的答題軌跡,這個軌跡就是要緊扣原文內(nèi)容,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所想的內(nèi)容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zhì),要緊緊圍繞原文的主題,與文章具體的情景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