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會計準則---或有事項》將或有負債定義為兩種義務。一種因過去事項而產生的潛在義務,其存在僅通過不完全由企業(yè)控制的一個或多個不確定未來事項的發(fā)生或不發(fā)生予以證實;另一種是因過去事項而產生,但未予確認的現時義務,之所以沒有確認,是因為結算該義務不是很可能要求含經濟利益的資源流出企業(yè),或該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地予以計量。
根據負債的定義,某個項目是否為負債,應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因過去事項而形成的現時義務,二是結算該義務時預期會有經濟資源流出企業(yè)。對照這兩項基本條件,或有負債中的第一種義務(潛在義務)不符合負債定義,因而不是負債;或有負債中的第二種義務則符合負債義務,因為雖然結算該現時義務不是很可能要求含經濟利益的資源流出企業(yè),但由于有一項現時義務存在,預期會有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此外,僅因為該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地予以計量才沒有在財務報表上確認,本身可以說明該義務符合負債定義。但無論是哪種情況,或有負債均是不能在財務報表上得以確認的項目。
而預計負債的定義就完全滿足負債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因過去事項而形成的現時義務,二是結算該義務時預期會有經濟資源流出企業(yè),是真正意義上的負債。盡管預計負債在金額上不確定,但可以進行合理的估計。
因此,預計負債能夠在財務報表中得以確認。由此可以看出,預計負債與或有負債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第一,預計負債是一類負債,但或有負債所指的義務中,只有現時義務符合負債定義;
第二,預計負債可以在報表中得以確認,但或有負債則因不符合負債定義或確認條件而不能在報表上予以確認。
二、確認與計量的區(qū)別
何時確認預計負債,在邏輯上講有三個時點可用來確認準備:一是在企業(yè)管理部門意識到經濟的流出在將來某個時候會發(fā)生預計負債;二是直到可以肯定企業(yè)將轉讓經濟資源時確認預計負債;三是介于以兩個時點之間的某時點確認負債。如果企業(yè)管理部門意識到經濟利益的流出在將來某個時候會發(fā)生就確認預計負債。就是對未來事項進行確認,則顯得有些太早,有可能根本就不會發(fā)生支出確認一項預計負債,從而降低財務報表的相關性和可靠性,但如果等到可以肯定企業(yè)將轉讓經濟資源時確認預計負債,則顯得不穩(wěn)健,也違背了負債確認的基本原則,從而不能真實反映企業(yè)資產負債表上負債情況以及會計期間發(fā)生的費用。既然兩個極端點不能作為預計負債的確認時點,那么只能在介于這兩個時點之間的某一個時點。因此,《企業(yè)會計準則---或有事項》將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規(guī)定為:
1.以下條件均能滿足時應確認為預計負債;
2.該義務是企業(yè)承擔的現時義務;3.該義務的履行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4.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預計負債計量與或有負債確認是緊密相關的,如一項或有事項產生的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地計量,那么也就不能將其確認為負債。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或有事項》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第37號對預計負債的計量,采用最佳估計數,但國際會計準則第37號對預計負債計量時考慮了現值因素,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或有事項》對預計負債的計量就沒有考慮現值因素。其主要理由是在現值的計算涉及到諸多相關因素,比如折現期、折現率等。對于極具有不確定性的或有事項來說,這些因素更難確定。此外,由于或有事項準則主要涉及期限較短的或有事項,因此不采用現值法所造成的差異不會太大。
其中,最佳估計數分兩種情形考慮:
1.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個金額范圍,則最佳估計數應按該范圍上、下限金額的平均數確定;
2.如果所需支出不存在一個金額范圍,則最佳估計數應按如下方法確定;
3.預計負債涉及單個項目時,這里的單個項目指預計負債涉及的項目只有一個,如一項未決訴訟等,則最佳估計數按最可能發(fā)生的金額確定。
預計負債涉及多個項目時,這里的多個項目指預計負債涉及的項目不止一個,比如產品質量保證,在產品質量保證中,提出產品保修要求的可能有許多客戶,相應地,企業(yè)對這些客戶負有保修義務,則在這種情況下,最佳估計數按各種可能發(fā)生額及其發(fā)生的概率計算確定。
由于所有的或有負債均不在會計報表中確認,當然無所謂會計計量問題。
三、會計披露的區(qū)別
《企業(yè)會計準則---或有事項》要求,因或有事項確認的負債應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項目反映,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作相應披露,而與所確認負債有關的費用或支出應在扣除確認的補償金額后,在利潤表中反映。
也就是說,在資產負債表中,預計負債應與其他負債項目區(qū)別開來,單獨反映,同時,還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對各項預計負債形成的原因及金額作相應披露,以使會計報表使用者獲得充分、詳細的有關或有事項的信息。在預計負債確認的同時,應確認一項支出或費用。這項支出或費用在利潤表中不應單獨反映,而應與其他費用或支出項目(如"營業(yè)費用"等)合并反映。
比如,企業(yè)因產品質量保證確認預計負債時所確認費用在利潤表中,應作為"營業(yè)費用"的組成部分予以反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企業(yè)基本確定能獲得補償,那么企業(yè)在利潤表中反映因或有事項確認的費用或支出時,應將這些補償預先抵減。
或有負債無論作為潛在義務還是現時義務,均不符合負債的條件,因而不予確認。但是,如果或有負債符合某些條件,則應予披露?!镀髽I(yè)會計準則--或有事項》第9條規(guī)定,企業(yè)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如下或有負債:
(1)已貼現商業(yè)承兌匯票形成的或有負債;
(2)未決訴訟、仲裁形成的或有負債;
(3)為其他單位提供債務擔保形成的或有負債;
(4)其他或有負債(不包括極小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的或有負債)。
或有負債披露的基本原則是,極小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的或有負債企業(yè)一般不予披露,但是,對某些經常發(fā)生或對企業(yè)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較大影響的或有負債,即使其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的可能性小,也應予以披露,以確保會計信息使用者獲得足夠充分和詳細的信息。
這些或有負債包括:已貼現商業(yè)承兌匯票形成的或有負債、未決訴訟、仲裁形成的或有負債以及為其他單位提供的債務擔保形成的或有負債。
對或有負債披露的具體內容如下:
1.或有負債形成的原因;
2.或有負債預計產生的財務影響(如無法預計,應說明理由);
3.獲得補償的可能性。
為了保護企業(yè)的合法利益,本準則也規(guī)定了例外情況。如果按《企業(yè)會計準則--或有事項》要求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預期對企業(yè)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則企業(yè)無需披露這些信息。但是,這并不表明企業(yè)可以不披露任何相關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至少應披露未決訴訟、仲裁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