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紙(掛青)與培墓。“掛紙”是民間清明習俗中常見的一種,與祭祖習俗有關。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野草清除,并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后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 紅黃藍白黑)兩類,現(xiàn)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客家人掛紙時比較慎重,先用鋤頭挖一塊綠色的草皮,并把帶來一疊滴有雞血的黃紙,用草皮壓在墳上,然后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銀紙,除了掛墓紙的目的外,還有血祭的象征。
“培墓”也就是“掃墓”,又叫墓祭、祭掃或上墳,就是修墓與祭拜。一般認為,祖先的墳墓和后代子孫的興衰有很大的關聯(lián)。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 培墓”,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兇葬的前三年要“培墓”外,其他則視情況而定。“培墓”的時間多利用清明節(jié)前夕,將墳上的雜草清除,并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則必須用銀朱重新加以描涂,使其煥然一新。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jié)日.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