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楊柳依依,桃花李花,競相開放,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寒冷蕭瑟的冬天過去了,春天的景象給人以生命的感悟和美的享受。因此,清明歷來是郊游、踏青的季節(jié)。同時,清明節(jié)也是祭祀祖先和逝去親人的季節(jié)。古往今來,有許多清明詩一方面描寫了人們郊游賞花的情景,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對祖先及親人的贊頌和思念。
宋之問( 約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唐代詩人,曾作《途中寒食》一首: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詩作借寒食節(jié)之景,表達了對自身境遇的傷感,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清明政治及“明君”的懷想。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唐代詩人,他的《寒食》詩則別有意味: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此詩一作《寒食即事》。春天的長安城中,熱鬧繁華,處處飛花,寒食節(jié)東風吹拂著御柳。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五侯的家中。處處“飛花”,不但寫出春天的萬紫千紅、五彩繽紛,而且確切地表現(xiàn)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時節(jié),裊裊東風中柳絮飛舞,落紅無數(shù)。后二句寫出寒食節(jié)時宮廷生活里的一個插曲,頗有意趣。這首詩寫了寒食節(jié)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含蓄自然,富有情韻。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唐代詩人。他的詩多登臨紀行之作,寫抑郁怨憤之思,不事雕琢,清新可喜。《閶門即事》一首生動描摹了清明時節(jié)“ 春草青青萬頃田”的欣欣向榮景象和寒食禁火的人文習俗: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閶門是蘇州的一個城門。作者在詩中描繪了當時農(nóng)民被大量招募去當兵,使得蘇州許多田地荒蕪,無人耕種,甚至清明節(jié)燒火做飯的炊煙都沒有幾處,這就或多或少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農(nóng)民的壓迫,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民的某種同情。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 老嫗能解”;敘事詩《琵琶行》、《長恨歌》等更有強大的藝術(shù)生命力。一首《寒食野望吟》描寫了當時墓祭之情形: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從中可以品味出古時人們祭掃祖先的虔誠、悲哀和從容,也說明傳統(tǒng)社會中的人們不光是在祈求自己的健康、平安,也同樣為地下的亡靈表達祝福與期望??梢哉f,清明節(jié)為生者和死者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生者與死者暢所欲言地交流著彼此之間不可能的情感與思緒。作者用襯托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清明掃墓祭祖的悲涼凄慘情景。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他的詩豪爽清麗,自成風格,人稱“小杜”。其七絕《清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堪稱清明題材詩歌的標志性作品: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jié),本該家人團聚掃墓踏青,可是對于冒雨趕路的行人來講,不禁心情迷亂,難以平靜。好在找到了解脫的形式。因為清明節(jié)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向人詢問酒家哪里有,牧童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村。作者未寫清明節(jié)掃墓踏青的盛況,只是截取清明節(jié)中的一個特定場景進行描寫,使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情趣盎然。詩篇意境迷蒙,自然流暢、通俗易懂、余味無窮,具有動人的藝術(shù)魅力,成為千古名詩。
顧非熊(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顧況之子,他的一首《長安清明言懷》便寫出了這種不一樣的氛圍和心境: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
時值三春大好時光,清明墓祭這種戶外活動業(yè)已具備郊游的條件,萬家車馬出動,領(lǐng)略“芳菲鶯自囀”的暮春風景。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學家、詩人,以剛直敢言著稱,亦有《清明》詩傳世: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此詩以清明佳節(jié)為背景,抒寫了詩人生活的清苦孤單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詩人在這游賞的節(jié)日,既無錢沽酒,也無心賞花,像荒山野寺中的和尚一樣,寂寞冷清。新得到了火種,就通宵苦讀,可見作者的追求不同流俗。
“曉窗”兩字尤能見出他的用功之勤。詩篇樸實無華,明快簡潔,立意非同凡響。
文彥博(1006—1097),字寬夫,北宋時期政治家,他的《清明后同秦帥明會飲李氏園池》一詩寫盡了人們在清明賞花的愉快心情:
洛浦林塘春暮時,暫同游賞莫相違。
風光不要人傳語,一任花前盡醉歸。
李氏園林位于洛水之濱。全詩意思是說,清明后就要暮春了,快快游賞,不要違背自己的心愿。如此美好的風光,我們可以盡情地觀賞,這是不需要大自然批準的,不必傳話給它。讓我們在花前盡情地喝酒,盡情地賞花,盡醉而歸吧。
程顥(1032—1085),字伯淳,人稱明道先生,北宋哲學家、教育家,與弟程頤就學于周敦頤,同為北宋理學奠基者,后世并稱“ 二程”,著有《程氏遺書》,其《郊行即事》一詩寫清明節(jié)踏青郊行的歡樂情景: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首聯(lián)兩句因題起筆,概寫郊原春色。頷聯(lián)具體描繪了花紅柳綠、水繞青苔的春野景象,同時流露出自己內(nèi)心的歡悅。頸聯(lián)轉(zhuǎn)寫飲酒賞花,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陶醉與留戀。尾聯(lián)照應首聯(lián),寫出詩人樂不思歸的心情。全詩情景交融,節(jié)奏輕快,筆致活潑。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蘇門四學士”之一,詩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他的《清明》詩喜哀跌宕,時時出奇,不同凡響: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作者清明掃墓,觸景生情,發(fā)出了人生無常的感慨。
此詩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對比的手法,將“桃李笑”和“ 荒冢自生愁”、“ 人乞祭余”和“ 士甘焚死”對比。二是議論多。但結(jié)論是,無論貴賤賢愚,到頭來只不過是黃土一抔。
陳與義(1090—1139),別號簡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他所寫的《清明》詩,就洋溢著春的氣息:
清’ 明(之一)
卷地風拋市井聲,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簾晚日看收盡,楊柳微風百媚生。
“卷地”春風吹來一陣陣游春人的喧鬧聲。詩人也許是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是坐在家里度過清明這一天的??粗禾烀髅牡年柟猓钡铰淙帐毡M了它最后的一抹晚霞,他感到春天太美了,微風中楊柳裊娜多姿,百花盛開,一切都是那么地美麗姣好。
清! 明(之二)
街頭女兒雙髻鴉,隨風趁蝶學妖邪。
東風也作清明節(jié),開遍來禽一樹花。
這首詩寫的是清明節(jié)人們戶外游樂的情景。少女們頭上的發(fā)髻,就像黑黑的烏鴉。她們趕蝴蝶,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地玩得真痛快。東風像是春天的使者,把一株株樹都裝點得花團錦簇。詩人把清明節(jié)里少女的快樂天真
與東風的通曉人意寫得韻味十足。
與清明相關(guān)的節(jié)日是寒食。寒食節(jié)時不舉火而食,這一天,人們要到水邊祓除不祥,掃祭祖先墳塋。請看陳與義的寒食詩:
草草隨時事,蕭蕭傍水門。
濃陰花照野,寒食柳圍村。
客袂空佳節(jié),鶯聲忽故園。
不知何處笛,吹恨滿清樽。
這首詩中充滿著蕭瑟、落寞之感。春天的景色倒是很美:鮮花紛紛開放,裝扮著田野,村邊柳樹綻芽了。但是,由于作者客居在外,心境蕭瑟,過節(jié)是草草了事,詩人自己仿佛回到了洛陽的故園。但是,遠處傳來凄涼的笛聲,詩人的心頭充滿了人生無奈的悵恨。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自號石湖居士,宋代詩人。他在《清明日貍渡道中》寫道: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cè)帽風。
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
石馬當?shù)懒?,紙鳶鳴半空。
土番人散后,烏鳥正西東。
這首五律有如廣角鏡頭,攝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書生們?yōu)t灑的游春,空中風箏爭鳴,鳥雀啄食土墳間祭品。哀歡相映,這真是一個極具特色的節(jié)日。
吳惟信(生卒年不詳),字仲孚,宋代詩人。他的《蘇堤清明即事》描寫的正是清明踏青的美麗圖景和歡快心情: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其詩構(gòu)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 誠齋體”。著有《寒食上?!罚?/P>
徑直夫何細!橋??擅夥觯?/P>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詩人行走在掃墓的路上,睹物傷懷,把千言萬語歸結(jié)為一個“愁”字,表現(xiàn)出一種莫名的哀傷心境。
高啟(1336—1374),字季迪,明代詩人。明初與楊基、張羽、徐賁同以詩名吳下,稱“ 吳中四杰”。他的《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將清明“風雨梨花”的景致與自己的“滿衣血淚與塵埃”相聯(lián)系,傳達出凄涼感傷的心緒: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王磐(約1470—1530),字鴻漸,明散曲家,他的《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描寫的則是一幅人笑馬嘶、柳搖花香的醉人圖畫: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節(jié)是一個紀念祖先、追懷前輩的節(jié)日,也是一個踏青和體驗大自然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季節(jié),可以說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天人合一的社會理想與人生態(tài)度。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jié)日.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