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這項測驗共有五個部分,130道題,總時限為120分鐘,各部分不分別計時,但都給出了參考時限,供你參考以分配時間。
請仔細閱讀以下注意事項:
1.請在答題卡上按要求用鋼筆或圓珠筆如實填寫姓名、準考證號,并用2B鉛筆涂寫好自己的準考證號。
2.本測驗題目全作答在答題卡上,請按題號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選項對應的字母用2B鉛筆涂黑。嚴禁折疊答題卡。
3.本測驗均為單項選擇題。試題答錯不倒扣分。
4.監(jiān)考老師宣布考試開始時,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5.監(jiān)考老師宣布考試結束時,你應立即放下鉛筆,將試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留在桌上,然后離開。
第一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共40題,參考時限35分鐘)
每道題包含一段話或一個句子,后面是一個不完整的陳述,要求你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來完成陳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對所給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滿足陳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選擇應與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請開始答題:
1.微波爐適應現(xiàn)代都市化職工生活的需要,以其快捷、方便、干凈的特點而成為廚房的新寵。它不僅具備了蒸、煮、燉、燜等功能,瞬時加熱還保持了食物的原有氣味;特別是加熱剩飯菜更適應了中國人的習慣.盡管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浪費。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
A.微波爐是一種適應現(xiàn)代都市化職工生活需要的廚房用具
B.微波爐比較適應中國人的習慣
C.微波爐雖然方便.但也有些人認為是一種浪費
D.微波爐在中國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2.所有的政策法規(guī)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因而幾乎所有的始作俑者其經(jīng)歷都充滿著艱辛。
這句話強調(diào)的是:
A.所有的政策法規(guī)都是人制訂的
B.開創(chuàng)者都不可避免地會碰到許多困難
C.法規(guī)制訂者必須具備充分的才智和堅強的毅力
D.制訂一項新的法規(guī)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3.要幫助孩子學電腦,最好家長先學會使用電腦,這樣既可以向孩子推薦軟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使用不健康的軟件,并可為孩子樹立一個不斷學習、勇于進取的人生榜樣。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
A.家長學會使用電腦對孩子學電腦有直接幫助
B.孩子學電腦需要家長的多方幫助
C.家長學會使用電腦對幫助孩子學習和成長有諸多好處
D.家長要幫助孩子學電腦.首先自己要學會電腦
4.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不服從經(jīng)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jīng)濟條件發(fā)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還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jīng)濟關系的要求而已。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
A.君主制度下的立法受社會經(jīng)濟關系的制約
B.君主制度下經(jīng)濟關系被隱藏起來
C.君主制度下的立法不是單純政治的產(chǎn)物
D.如果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任何立法都是不成立的
5.轉(zhuǎn)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區(qū)別只是多了能使它產(chǎn)生額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學家就已經(jīng)知道怎樣通過生物技術將外來基因移植到某種植物的脫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產(chǎn)生靠雜交方式根本無法獲得的某種新特性:抗除莠劑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種害蟲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來自任何生命體:細菌、病毒、昆蟲等。
下列對“轉(zhuǎn)基因作物”這一概念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因環(huán)境影響脫氧核糖核酸的變化而產(chǎn)生額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夠產(chǎn)生抗除莠劑、抗植物病毒等額外基因的作物
C.一種利用移植其他生命體基因而形成的新的雜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體基因從而產(chǎn)生額外特性的作物
6.魯迅掌握的自然科學知識是相當豐富的。這不僅使他的雜文增加了批判的力量,而且也大大增強了感染力。魯迅對昆蟲學非常熟悉,所以他能隨手選取恰當?shù)睦ハx加以解剖,魯迅在《春末閑談》中指出“這細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兇手,還是一種很殘忍的兇手,又是一個知識技術都極高明的解剖學家”,它用毒針在青蟲的“運動神經(jīng)球上一螫”,把它麻醉成半死不活狀態(tài),然后“在它身上產(chǎn)下蜂卵”,慢慢孵化子女,這形象地揭露了統(tǒng)治者利用愚民手段害民的“高招兒”。
短文中引用了魯迅雜文中的話,引用的目的是:
A.說明魯迅掌握的自然知識是相當豐富的
B.說明魯迅對昆蟲學非常熟悉,能隨手選取加以解剖
C.說明魯迅運用自然科學知識使雜文更具批判力和感染力
D.說明魯迅善于形象地揭露統(tǒng)治者愚民害民的罪行
7.假若城市的教育資源能夠在不同學校之間公平分配,那么就不會出現(xiàn)重點校與普通校的區(qū)別,也不會有一些教師因教育資源的過度聚集而“暴富”。假若教育資源在地域之間得到公平分配,邊遠地區(qū)的山村學校能獲得更多的投入,那么,鄉(xiāng)村教育就不會如此艱難。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
A.教育資源的公平化 B.教師收入的兩極化
C.教育資源分配的地域差距化 D.學校劃分的等級化